【先进人物展播②】征战蓝海的“粮草先锋”

发布日期:2022-06-14 信息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孔佑万 字号:[ ]

导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把工程建设比作战场的话,那么物资设备就像粮草,是施工的保障。物资管理人员就如同“粮草官”,掌管着工地的生命线,决定着工程的进度。

 

在贵州工程公司华电广东阳江青洲三5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经常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时而向领导汇报风机基础的制造进度,时而与项目现场沟通对接,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记录着关键信息,时而与部门同事讨论风机塔筒、风机叶片运输的时间、路线……他,就是项目物资部主任杜昀松。

说起杜昀松,项目部员工无不对他赞赏有加。“小伙子精明能干,业务能力强。”“他总是身先士卒,迎难而上,解决了许多卡脖子问题。”“他为人和善,与同事、下属相处融洽,没有一点架子。”

杜昀松于2013年3月参加工作,今年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他先后参加花溪垃圾发电厂、遵义绥阳自备电厂、普安电厂、河南获嘉风电场等项目建设,有着多个大型电厂建设的丰富经验。

争分夺秒,确保物资供应

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对于钢结构制造的场地、码头和吊机要求较高,同时恰逢海上风电抢装潮,业主要求项目要在2021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工期紧,任务重。

 “工期就是命令,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物资‘保供战’,我们必须在满足质量的前提下用最短的周期完成项目设备的监造、运输,确保项目高效推进。”阳江海上风电项目成立初期,公司经过多次调研、考察和谈判,与相关海上风机基础制造厂签订了生产合同,为后期的履约做好充分准备。作为项目物资部主任,杜昀松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

为了钢管桩、导管架等早日制造完成并运送到现场,杜昀松经常带领部门成员一路向北,从南海到东海再到黄海,到各生产厂家进行蹲点,监督设备制造进度。通过加强与设备厂商的沟通交流,双方在现有设备调整升级、施工组织策划等方面达成共识,对项目向前推进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海上风电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我个人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一切都得不断摸索、学习,充满挑战。”杜昀松说。有一次巡检,时间长达半个月之久,历经广东、浙江、山东、江苏4省的9制造基地,包括广船国际中山基地、广船国际南沙基地、江苏长风、中集太平洋、中集来福士、泰胜蓝岛金海基地、泰胜蓝岛启东基地、曹妃甸重工、芜湖造船等,正是这一次的经历,让他对海上风电设备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也奠定了他在该领域成长的基础。

巡检过程中,他了解了风机基础钢管桩/导管架的制作流程与制造周期,也对各厂家的作业能力、生产水平有了一定的认知。返回项目部后,他与各钢结构厂保持频繁的联系及沟通,钻研图纸,学习每一道流程所需的工程量,熟悉各厂所采取的不同建造模式及工艺手法。部分厂家采取分段立式组对,而另一部分厂家则采取卧式大组方式,两种不同的建造方案结合实际现场情况利弊如何,是否存在最优方案来推进整个项目的生产进度等,将此类诸多问题时刻牢记于心中,积极参与后期数次巡检保供会,定期召开钢结构生产周例会,共同协商解决问题,为后续生产合同的顺利履约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他的带领下,物资部高质量完成了项目物资设备保障工作,2021年3月25日,首批钢管桩进入项目现场,拉开了钢结构基础设备供应的序幕;4月21日,首套风机导管架交付;9月7日,33套风机基础钢管桩全部顺利交付。

身先士卒,保障设备安全

众所周知,海洋工程作业较之陆上受限太多,取决于资源也取决于“窗口期”,24小时不间断连续施工是常态。

物资运输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如何及时解决问题,保障施工正常进行也是杜昀松的工作内容之一。他既是物资部主任,同时也是码头(风机设备收发)的总指挥,还负责海上吊装平台吊索具的接收与卸货,海上运输船工装的布置与制作等。作为总指挥,他亲力亲为,每一次发货、卸货都登船检查,查看验收条件、绑扎条件能否满足海上作业安全条件。海上施工刻不容缓,发货也不间断,部门人员24小时轮班,作为领队更是时刻待在前线进行协调工作。有一次,半夜接到一条信息,“凌晨2时有一艘塔筒运输船“新秀传奇”靠广泰隆码头进行45号机位塔筒卸货,本航次发运随船物料,请即刻安排人员进行验收交接及存放工作!”他立马惊醒,迅速翻身穿上工作服,带上验收工具马不停蹄赶往现场。

作为项目“粮草先锋官”,他还身先士卒,成功化解了一场危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杜昀松依然记忆犹新。

2021年10月24日,接运输船急讯,因海上风浪较大,船体经历数日颠簸,在风场抛锚时塔筒顶端的防护盖出现滑动,防护盖下方放置有价值不菲的风机主机及轮毂,若盖体不慎滑落,将会造成一系列难以估计的伤害和损失,而项目施工进度也将遭受前所未有大影响,情况十分危急!收到急讯后,他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并制定专项方案,亲自带领人员,佩戴防护用品,准备绑扎工具,乘坐交通船前往运输船所在海域进行抢险工作。抵达现场,海况远远比想象的更加恶劣,狂风大作使塔筒防护盖随时有滑落的风险。经过综合研判,他当机立断,直接带领人员爬到十七米高的塔筒顶端,稳住防护盖,在大家的相互配合下,用最少的时间在阵阵浪涌下完成了防护盖的简易固定。随后联系交通船,指挥交通船在前方引航,用最快的速度赶往码头进行最后的加固工作。风浪减弱后,设备安全运达施工现场。

千帆历尽,归来仍是少年

在同事眼中,杜昀松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物资管理“达人”,干起工作更是雷厉风行,一点也不含糊。他的手机是项目公认的“热线”,从早到晚手中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微信运动”排名里,杜昀松也经常“霸占”排行榜首。

阳江项目部距离设备发运码头相距35公里,每天需要半小时以上车程。每次设备发运时,他都会提前几个小时到现场进行开箱清点,并且提前一天对设备进行清理、检查、做好发运前准备工作,发现缺少物料时都会提前联系并保证发运时间顺利进行。

据他介绍,阳江项目是公司的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开始由于缺乏经验,缺少相应知识,现场吊装高峰期时,也是堆场设备发货的高峰期,由于之前没有涉及过类似工作,所以对新新工作的风险点无法把控,可能一个极其微小的疏忽都会造成极高的经济损失风险。

为了保证现场的正常发运,及发运安全,他一直坚守在码头前沿调度指挥协调等,整整熬了70个小时不眠不休。为了给吊装平台节省更多的时间,通常他们基本在岸边把能做的都做完,把每一节塔筒对应安装的螺栓、螺母、垫片、及需要安装的设备吊到相应的每一节塔筒平台上,并在每一节塔筒上提前安装吊座,吊带,尽可能把所有时间用在陆上,海上只管吊起来马上组装。当然,这无形中增加了陆上工作的压力及时间。为了陆上设备发运的安全及满足海上吊装时间,他常常站在码头前沿调度,协调,检查,分配工作,一站就是7-8小时,中途到现场办公室休息半小时吃桶泡面又继续坚守在第一线。“有段时间的高峰期,我基本上不敢睡着,只有等到这套设备安安全全的装完船后,才能安心眯一会儿。”杜昀松打趣说到。

 “他时常会去观察及分析部门每个人员性格及长处,根据每个人性格及业务能力长短,分配相应工作,做到人尽其才,发挥最大的作用。”项目物资部员工、2018年参加工作的呙向荣这样说。和杜昀松一样,项目物资部基本都是90后的年轻人。作为项目的部门负责人,他平时与部门其他职工打成一片,热心关注每一个人,工作上细心严谨,生活中团结活泼。

因工作表现出色,杜昀松荣获“公司2021年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他表示将再接再厉,书写芳华,用担当和奉献诠释“粮草先锋官”这一角色,继续为公司征战南海做好各项保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