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心学”故事之四:光伏扶贫“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发布日期:2019-12-05 信息来源:贵州工程公司 作者:刘忠进 字号:[ ]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这是王阳明心学理论中的“八字真言”,郭玮运用“心学”的思维去理解“光伏扶贫”。

01

主动承担光伏扶贫项目

在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光伏扶贫指导实施意见”之前,郭玮就早早地瞅准了国家能源局在全国471个光伏扶贫重点县范围内的“光伏扶贫”项目并进行了跟踪对接。

兰坪科技大棚光伏

大秦农光互补光伏

光伏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收益比一般商业化项目明显偏低......”,郭玮把新能源与扶贫相结合的新模式作为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新动力,却不因“光伏扶贫”大热的诱惑而动心。相反,面对光伏扶贫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收益低的现实,却主动作为“随机而动”,把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当成他在管理实践心学中的又一种新尝试。项目市场团队随机而动,研究国家从产业政策导向、金融配套和精准扶贫等多角度制定的光伏产业扶贫相关文件,并主动承担了包括广东、湖南、云南、山东、西藏等多个省区、为数众多的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建设。

02

推荐“3+2+N模式”

2016年,当新能源与扶贫相结合的新模式开始受到广泛关注,郭玮却不因此而动心,他始终保持内心的一分空明,找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让国企担当的念头自然流动、与市场实践完美的结合。

“光伏扶贫存在很多问题,但地方政府和投资方更看重国有企业在资源整合和系统化、专业化方面的能力,我们已经为这些问题制定了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项目建设中,郭玮组建金融和履约专业团队对接金融机构,协助平台公司落实项目资金,对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总承包,对建成电站进行运维管理,并由技术服务供应商提供项目质量监管……

因为是扶贫项目,郭玮推荐地方政府采取“3+2+N模式”对项目进行运维管理即:贵州工程公司先期承担电站建成后的3年有效期全过程管控,并以大学生创业及返乡人员为目标进行两年的技术人员培训,然后与当地政府签署相应年限的电站后续技术运维服务。

光伏扶贫,无论是积极主动从项目建设、运维的全过程或是解决当地人员就业问题,每个环节都看得出郭玮带领的贵州电建人独有的匠心和责任。

03

参与制定光伏行业标准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同正在滦平县平坊满族乡于营村采访的人民网记者刘曦进行视频连线,她向总书记报告:“这里是于营村的光伏产业园,村里的荒山都铺设了光伏板,总共6000亩。村民出租土地用于建设光伏电站,最少的出租30亩,年收入达3000元。”总书记连线的地方,正是公司EPC承建的河北滦平6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

滦平山地光伏扶贫项目

“在光伏精准扶贫项目模式的正常运转下,每年投入数百亿资金,贫困户既可按年领取扶贫款,还可实现就地就业。”

目前,贵州工程公司逐渐积累形成一整套新能源光伏领域项目施工模块化管控体系;在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上,被国家相关机构邀请参与光伏行业标准制定;牵头与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针对山地光伏地形统一规划设计,达到投资收益最大化的课题研究;拥有或正在申请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类似于“光伏电站支架组件安装辅助装置”的国家级施工工法。

优秀项目的推广运用、知识经验的进步积累、技术技能的日益精进,有力推动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郭玮的责任与担当,把贵州工程公司领进了新能源产业的最前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